变叶生机
散文  2015年08月10日  阅读:657

曾经每周往返经过高雄楠梓的台一省道,却总是在夜晚大地昏暗的时间。此时虽然路灯齐明,两旁街景依旧模糊。而道路中央和两旁的植栽,则更是疏影横斜,在淡淡的树影幻化之中,巧妙地区隔了快慢车道不同的地理景象。

清晨,和女儿一同驱车北上前往桥头,再度途经高雄捷运楠梓站的高架轨道下方,发现在粗大的梁柱中间,竟然栽种着一整片的变叶木,而且绵延约有两百公尺长的距离。而此一场景,在以往的夜晚时分,我是根本没有发现它们存在的。这些变叶木品种颇为齐一,呈现出翠绿和黄纹色泽,而且看起来一片生机盎然。

中午返家途中,趁着等候红绿灯的机会,刻意贴近高架桥的旁边,仔细观察这些清晨惊鸿一瞥的场景。结果发现它们棵棵长得健壮,上头长出了翠绿新芽和叶片,而其下方则是黄韵扑地。同样的一棵变叶木,竟然有着不一样的色泽风采,让我不禁惊觉,原来变叶木之名,就是因缘叶子之色彩变化而来的。

植物的生长,总是不可或缺阳光和水分两种要素。在这阳光仅是偶尔会斜射进来的地方,而雨水却完全淋不到的高架桥下,这些变叶木何以会长得如此的茂盛,着实不禁让人感觉有点纳闷。不过,当我再度仔细端详这些变叶木下方的泥土时,却发现它是湿润的,显然是有人浇水过。顿时我终于明白,原来这些变叶木能够如此欣欣向荣的主因,乃是因为有专人刻意的照顾。充足的水分涵养,成就了这片变叶木良好的成长视野。

看了此一幸运的场景,回想今年梅雨季后的中午时分,晴空万里,高温难耐。在逐渐进入典型夏季型气候的六、七月天,楼上的植栽,由于没有黑网可资遮荫,总是在炙热高温之中,一棵棵地垂头丧气,让人看了好不心疼。虽然以前曾经有人告诫过,中午时分不宜浇水,但每当看到这些奄奄一息的植栽时,那种警告早已被我抛之于脑后。救急如救火,于是顾不得艳阳直射、地板炙热,仍赶紧以水管替这些植栽浇水,藉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。

这种晴天蔚蓝、碧空如洗的场景,也曾经发生于十多年前七月初记忆之中。当时第一次踏上大陆神州土地,在长江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地区,就深切感受到接近四十度的大地热情。那天从台湾的高雄过境香港,于中午时分在武汉下机,但见晴空万里无云、暑气灼灼逼人,只得先行下榻旅馆,选择在午后的三点半过后,再行前往东湖风景区游览。只是由于内外温差过于悬殊,刚一踏出旅馆,眼镜镜片便立即被一层薄雾所笼罩。

在台湾的西部平原,虽然没有东部的焚风现象,但是夏季炙热的阳光,也着实令人有些吃不消。不必等到中午的艳阳烈日,即使是在清晨时分的七点多,站立于阳光直接照射区域,也会感觉皮肤灼热,而且只消短短的几分钟时间,便会让人汗流浃背,马上想找一处阴凉的地方,以便躲避大地的暑热。当然,也真是难以想象,在现今的时空环境之中,竟然还会有人想在沙滩上进行日光浴。

寻找阴凉,避开暑热,堪称是动物的专利,植物则无此能力,因为它们被固定在大地或盆景之中,只能认命地忍受这种大自然的严酷考验。此种逆来顺受的天性,也因之培养出了植物坚韧不拔的生命毅力,总会在高温炙热的情境下选择暂时低头,等待阴凉时分来临之后,才又再度将叶片伸展扬起。当然,也有些植物,尤其是盆栽植物,可能也会因为盆中土壤过于干燥,没有人及时施予水分补充,因而从此丧失了生机。

在校园之植栽中,变叶木一直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。其主要原因,除了它的叶貌繁多、色泽艳丽,能够点妆出校园多样化的空间视野之外,更重要者乃是它颇富韧性,对于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不高。只消适时地给予足够的水分,它们就能透过自行的光合作用,制造本身成长所需的养分。因之,在校园美化绿化的维护上,则显得颇为简易。

变叶木的栽培方式,主要有两种,其一为植栽,另一则是盆栽。植栽者,由于其系直接根植于大地,虽然其活动性没有盆栽那样容易,但是却能藉由土壤本身的毛细现象,获得其生长所必需的水分,即使是处于大地缺水的季节,仍然可以经由此一途径,获得必要的水源。因此,有关盆栽者所可能发生的枯萎、大量落叶现象,根本不会在植栽变叶木出现。

至于盆栽变叶木,基本上系以花盆衬托为主轴。其枝叶和形体,可以依栽培者主观的需求,而作必要的整修。复以其搬移和摆置,显然比植栽者容易,因此大部分校园的变叶木,类皆以盆栽者为主,只是其花盆之种类、大小、形色,有所差别而已。不过,由于花盆内蕴的土壤不多,以致于其所能涵养的水分也就有其限度,因此如果栽培者用心度不足或疏忽,上述植栽者不可能发生的枯萎、落叶,甚至于干枯死亡的现象,却很有可能会发生于盆栽变叶木之身上。

变叶木之栽培,除了美化环境之外,其实它也隐含着深层的教育意义。一位能够无视于教室前的盆栽变叶木,从枯萎、落叶,甚至干枯死亡的的教师,其所能给予学生的爱心,相信也将是极其有限。同样地,一位无法在小时候对植物施以关爱的学生,如何冀望他们将来能够对周遭的事物,付出爱心、关怀他人?

虽说叶子掉了,可以再生;但是如果心灵真的干枯了,那将永远无法再行复苏。在这标榜专业的教育领域之中,我们所希望看到的,绝非仅是知识的传授而已,事实上如何教导学生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,将是更为重要的课题。此诚如韩愈所言,“师者,所以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”的哲理一样。然而不幸的是,我们目前的教育,似乎对此着力不深。

深根稳扎,涵养变叶生机;适性关怀,莫令生命哭泣。终究,万物生机皆教育,而使变叶木不再枯萎者,你我皆能,只是为与不为而已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