棚起,在棚落之处
散文  2017年08月04日  阅读:1668

两个台风,一北一南,同天陆上警报发布,竟然书写五十年来侵袭台湾的气象记录。强风袭凌,豪雨猛灌,马路变河道,住家成水乡。这是今年七月夏末,台风引进强烈西南气流的真实写照。

然而,我家楼顶园圃,年初才重新建构的楼顶丝瓜棚架,却庆幸地安然无恙,通过了第一场台风天灾的考验。瓜棚屹立无斜,藤蔓依然翠绿,此一生机勃发的画面,与去年仲秋九月,两个台风联袂过境后的凄凉场景,简直有着天壤之别……

去年,真是一个灾难频传的一年,连续两个强烈台风先后扫过,让原本已经有些腐朽的丝瓜棚架,再度严重折损,瓜棚倾斜、棚顶崩塌。而棚架上头的丝瓜藤叶,也禁不起强风豪雨的侵凌,枝叶逐渐枯黄、瓜藤渐次干瘪,一幅原本应在岁末寒冬才会出现的秋黄场景,竟然提早于九月的仲秋时节绵绵泼洒。

满棚黄叶怵目惊心,伴随棚架崩塌殒落,此种孤寂落魄的画面,如今思及,还是令人有些心酸。重建之路遥遥,究竟何处先行,着实毫无头绪,顾及棚上瓜藤,乃暂时以木条支撑。枝条疏影横斜,瓜棚摇摇欲坠,就犹如简陋的违章建筑一般,实在禁不起另一场风雨的来袭。

只是没想到,正当拿起剪刀,拟欲剪除清理棚架上头的枯藤干叶之际,却不经意地瞥见几抹绿意呈现于眼前。停下剪刀,仔细观察,发现竟然有数条短小纤弱的新芽嫩叶,正在满棚的褐黄色韵上头,奋力地延展、攀爬。此番殊胜的场景,不仅见证了新旧交替、生机无限的别样风情,也令人的心神不禁为之一振。大地的生命奇迹,真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!

这个丝瓜棚,系在女儿就读幼儿园时所搭建,时光匆匆已过二十余载。春去秋来,岁次更迭,在承载无数次的满棚绿意、瓜果垂挂的风华岁月之后,那原本清新的木头,终于禁不起长年的风霜雨露,业已显露结构疲态,逐渐难挡台风、豪雨的摧残。虽云,这乃是大地自然的不变法则,但是看在与之朝暮相处的建构者眼里,还是会有着无尽的眷念与不舍。

风雨无情,岁月轮转,在历经两次的棚塌棚起之后,原本可资再行利用的木条,已经变得相当稀少了。还好,在这两年之间,夫妻俩也未雨绸缪,从外面捡拾了一些可用的木料和竹竿素材,让我在这第三度的重建和扩建的过程中,尚不致于有捉襟见肘的窘境。只是,虽然有了这些长短不一、新旧有别的木料建材,但如何将之做最妥适、最有效率的利用,则又成为在建构思维蓝图中的另一项挑战难题。

犹记得最初建构丝瓜棚时,横梁和竖柱皆系取材于房屋改建前的装潢木料。而这五根四米高、十公分见方的木头,乃成为蓝图中稳定棚架的支柱。只是,欲建构一个稳定的瓜棚支架,除了四根两米高度的立柱之外,剩下的三根四米长的木头,根本无法围成一个口字。几经思考之后,乃决定选择一根质地较硬的木头,将其剖成两半,这才终于顺利解决了此一结构上的难题。

一支小巧锯子,一双文人左右手,发挥无限毅力,从清晨到黄昏,锯锯停停、停停锯锯,漫漫六个小时光阴,慢慢从手中溜过,终于见到木头一分为二的动人结局。此时,太阳业已西斜,晚霞渐次遍空,至于此时的天空,是否伴随有那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大地柔美画面,我就不得而知了。因为,在全身湿透、右手酸疼的情况下,我似乎已完全无其他的雅兴欣赏大地美景了。此后,大约有一周时间,右手酸痛抖动、无力举箸,三餐只得以汤匙进食了。

目前,这两根横木犹在,至于另外的两根横梁,则已经腐蚀断裂得不知去向了,由此也足以见证当初的眼光是正确睿智的。只是由于这两根横木都已出现断裂之迹象,为求延续物命,乃特别采用底部再加木条稳固的方式,让它们能在这次重新建构的格局当中,继续扮演着支撑棚架的重要角色。

新建瓜棚业已矗立,为了永续发展起见,乃将西侧原本栽种南瓜、冬瓜和山药的狭长棚架区域,也一并予以处理。倚靠着低矮的女儿墙,重新竖起直立的柱子,只是这些杂牌梁柱宽窄不一,施工过程也就呈现了一些问题,最后终于在统一柱脚砖头基础的结构思维下,总算获得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解决。

如今,园圃上面的L型瓜棚建构业已完善,棚上的瓜叶藤蔓,也适时地绽放无尽的青黛绿意,挥洒出了一幅绵延的秋妆绿韵图景。棚落,棚起,泼墨出满棚绿意的画面,书写了生机无垠的场景。而那时目睹棚塌之际的辛酸与无奈,似乎早已随着台风的远扬、岁次的更迭,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。

晴空蔚蓝,晨曦普照,在这立秋节气的清晨时分,我再度于昨夜的雨后氛围之中,前往楼顶探视这个历经一个多月时光,经由自己亲手所独力建构的棚架区域。那种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焉得梅花扑鼻香”的悠悠情怀,竟然不知不觉地涌上心头。想起了从前,看见了现在,这段绵绵二十多年栽种丝瓜的足迹岁月,感觉虽是那么的遥远,但是印象却又是那样的清新。

棚起棚落,棚落棚起,几番因缘,无限遐思。在这数度强风豪雨狂啸肆虐之际,那颗静寂清澄的心灵深处,却总是潜藏着一份无限希望的憧憬――风雨过后,我们终将再起。棚起,在那棚落之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