缘,在水一方
散文  2016年04月17日  阅读:473

两次的厦门之行,一样的心情写真。场景历历,午夜梦回,在这不同的时空交错之中,不断盘旋、回转,谱写着片片教育与人文的无尽因缘……

三年前(2013)的孟冬上旬,我于台北板桥的海外培训营队期间,以“慈济教师联谊会”的身份,中途离开承担记录工作的高雄人文团队,前往大陆的福建福州,进行人文交流活动。

而一篇〈长空衬妙手,爱河舞法影〉的文稿,也意外地成为两地人文真善美志工讨论的焦点。短暂相叙、相约再见,在离情依依之中,期盼因缘再度重现。隔天上午,便在一位慈济师姊的陪同下,由福州搭乘铁路动车前往厦门,以便与其他的教联会老师会合。

沿途,黛绿的田园景致无垠点妆,闽南的房舍建筑红瓦铺陈,让我彷佛又回到了那暌违已久的童年故乡,是那么的熟悉,又是那样的遥远!台南,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;福建,则是先祖耕耘过的土地。列车在这块祖先曾经走过的土地上快速奔驰,相同的闽台景致,一样的田野风光,让我在不知不觉之中倍感温馨。

福建厦门,原本就是我所拟欲造访的三个地方之一。时光回溯至2009年,那一年的八月,由于“莫拉克台风”侵袭,引进强盛的西南气流,造成台湾南部严重的“八八水灾”。山河变色、路毁桥断,高雄甲仙山区的“小林村”,由于山体位移导致整个灭村。就在大家为救灾而努力之际,我却离开了台湾,前往曾经于1991年大陆“华东大水灾”时,受到重创的安徽全椒,进行全椒中学的人文交流。

而那一年的暑假中,原本尚规画有福建厦门和四川等三个教师团队,但却全因救灾的急切需求,而被迫取消,只留下安徽全椒团队成行。主因在于当时由慈济所援建的“全椒慈济第一高级中学”,即将于八月底启用开学。而我就在这种意外的因缘巧合之中,首度和教联会的老师同行,承担起文字记录的工作。

三年前首度的福州、厦门之行,让我圆满了第二个愿望,而四川的汶川地震重灾区,自然成了我亟欲造访的另一个地方。因缘果真不可思议,就在去年(2015)十月初,我意外接到前往四川什邡,进行大陆华西区人文交流的讯息。那一天,经由香港转机,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之后,终于在凌晨的两点半左右,抵达了静谧安详的四川什邡。而这块梦境般的人文拼图,也于焉如愿完成。

这次,再度来到厦门,是在清明过后的季春四月,与上次的孟冬季节场景,感受的确有些不同。当时,大地正值秋黄之际,在“秋收、冬藏”的时序脉动之中,很多绿荫树木的叶片,已有部分转化成为层次不同的黄韵。

随着北风的阵阵吹拂,黄叶翩翩纷纷飘落,洒满整个的人行步道,真有着一番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的凄美之感。虽然,举目所见的多数植栽依然黛绿,但是有些树木的枝头,却早已枝干鲜明,只有少部分的叶片残留,见证着这岁月的轨迹而已。

四月的厦门,正值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的季节,更迭黄叶业已落尽,无尽新芽才刚萌生,在一片青翠绿意的视野之中,勾画出一番大地欣欣向荣的图景。而这些呈现于车道两旁的多重树影,又是和台湾街道的景象那样地类似,如果不是偶尔闪过的简体字型,还真会有置身于南部台湾之感!

“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”,在这春雨有时绵绵、春寒依然料峭的暮春季节里,徜徉于厦门的春意境界时空之中,一番特殊的情怀总是萦绕心头。只是,眼前所见的绮丽风光,却只有杨柳新绿丝丝飘逸,独不见粉红杏花挑染枝头。

乘着春天的翅膀,我又再度来到了厦门。不同于首次的由福州搭车南下,在近午的十点半左右,一架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的中华航空班机,准时降落于福建厦门的高崎机场,而四天的厦门人文因缘,也就在这天空阴晴莫定的时空幻化之中,于五缘湾的“慈济志业中心”逐步展开。

隔离了外界的雨露艳阳,二百多位的人文种子讲师和学员,就在这种半封闭的环境氛围之中,静心一意地相互切磋、共同学习。如果不是偶尔透过窗户,向外窥探凝望,根本就不会知道,外头正在下着迷蒙的细雨。

雨后清晨的拂晓时分,我从宿舍窗户往外眺望,竟然意外发现附近高楼的顶层部分,正被一层氤氲流转的薄雾所笼罩。此一生动的人间景致,就犹如国画中的山水意境一般,差别则仅在于这场景是多栋的高楼大厦,而非林立的绿意山峰而已。

在研习会场之外,小圆桌如同水中莲花一般,朵朵散布于回廊的每个角落,承担起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相契的桥梁。施教者热心,受教者用心,在彼此心灵交融的历程之中,共谱一段悠远绵长的福建人文之旅。伴随着午夜的温馨梦回,在挂着浅浅笑意的满足脸庞里,沉沉睡去……

夜晚课程结束之后,很多组队依然相聚于朵朵莲花之旁,分享各自学习的心得,发抒团队未来的展望。纵使目前尚未达到预定的程度目标,但是这份的心灵热忱,着实让来自台湾的讲师团队印象深刻,也因此在即将离别的分享时刻中,忍不住感动得流下了怜惜的泪水。

一份用心,多元展现,小小改变,大大不同。心灵讲座,走出了制式的教室格局,在“静寂清澄,志玄虚漠,守之不动,亿百千劫”的法绎境界之中,娓娓细说着每个人走入慈济的诸多因缘。环境挑高有别,场地意境不同,在这星空夜语的无尽氛围之中,人生意境似乎也将因而更高。

轻轻一句“最喜欢凤梨”的闲话,却在经过辗转的探询之后,奇迹般地端出了一盘切工整齐的“波萝”。台湾的凤梨(闽南语“旺来”),和厦门的波萝,虽然都是指着同样的一种水果,但是透过志工绵绵用心的布敷,这份甘甜的滋味,却早已涵蕴于悠悠的亲情之中,在在令人难以轻易忘怀。

身处五缘湾,在“有缘”谐音的映象中,几位来自台湾的人文志工,相约前往楼顶,对厦门的地区景致,进行最后的远眺巡礼。天雨已霁,地面仍湿,屋顶一片平整,几根一米多高的大型水泥柱,零星散布点点矗立,和周遭一人高度的女儿墙面,共同阻挡着往前观看的视野。

楼顶前方不远处,一座搭盖而成的房子,呈现在众人的眼前,那就是厨房所在的地方。前方右侧,有一座空荡荡的丝瓜棚,旁边则有几区菜圃,稀疏地栽种着各类的蔬菜。走近一看,几棵十公分左右高度的丝瓜苗,正在努力的往上生长。这番生命发展的场景,和我在高雄住家顶楼的瓜棚景致,似乎颇为类似。

厨房内十位左右来自厦门地区的香积志工,仍然正在忙碌着。这群已经上了年纪的志工表示,“为了避免往返车程的耽误,这几天营队期间,我们都一直安单在这里。”她们比学员早起,在默默付出之中,做学员最有力的后盾。

尤其是,昨天的学员业已返家,今天只剩十多人用餐而已,但她们仍然坚守岗位。看到此一美丽的画面,“走在最前,做到最后”,这句原本属于人文真善美的做事准则,却也能很轻巧地转移到她们的身上。“用心就是专业”,在这群志工的身上,表露无遗!

前来厦门的前三天,我特地利用清明时分,带着全家驱车返回台南家乡,在“陈姓怀恩堂”中,拜会我的父母。这座供奉陈氏祖先灵骨的怀恩堂,座东朝西、面向大海,遥望着台湾海峡的彼岸那方──福建金门。故乡情怀,念念无涯,不因离乡背井、落地生根,而有所淡忘。

清明那天,我并没有告诉我的父母,即将前往福建厦门,但确信他们一定会知道。前往这块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踏上的土地,我终于代替他们完成了这个心愿,尤其是此行的主要目的,正是我父亲在生前,一直对我的殷殷期盼。四十载的杏坛流芳,在这次的厦门人文之旅中,又因缘际会地再度重现。

人文行旅,徜徉福建绵绵春雨滋润之境;春风化雨,彩绘新芽滚滚萌生意象之美。依循着先人筚路蓝缕的草鞋足迹,期待种子萌芽、小树成林,在辛勤汗水之后,尽情挥洒人文境界的一片天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