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几度的黄昏时分,流连于南京的秦淮河畔,在孔子庙、乌衣巷、江南贡院的这段“古秦淮”徘徊。那矗立的牌坊,上头书写着“十里秦淮千年流淌,六朝胜地今更辉煌”的对联。悠悠的历史,绵绵的长河,道尽了世间的虚无缥缈,见证着人事的幻化无常……
奢谈岁月更迭,不言潮起潮落,一首清代戏剧家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的戏曲,“梨花似雪草如烟,春在秦淮两岸边;一带妆楼临水盖,家家粉影照婵娟”,生动描绘了当时秦淮河畔之繁华景象。只是,这番浮虚的人间场景,却总不若朱自清在月夜灯影中乘船游河,于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〉氤氲氛围里,体验不一样的秦淮意境以及历史风华,来得惬意、入心――
“夜幕垂垂地下来时,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。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,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;透过这烟霭,在黯黯的水波里,又逗起缕缕的明漪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,听着那悠然的间歇桨声,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?只愁梦太多了,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?”
时空的挪移,氛围的转化,如真似幻,如古似今,总是令人难以捉摸,真有着一番“未知今夕是何夕”的悠悠感触。而随着岁月的流转、世事的幻化,那朦胧的灯影,不仅串连起了时空无尽的情愫,也勾勒出了人间至美的场景。只是没想到,这道历史的灯影印记,却在我抵达花莲的第二天夜晚,再度鲜活地呈现于眼前。
孟冬十一月,那天夜晚,我又再度走到了窗前。外头漆黑,路灯微弱,趋前临窗,远眺夜景。此时,我却蓦然发现,在不远处的全球寮房,竟然是层层灯火通明,挥洒出不同于白天烟岚之下的另类风华。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,乃是在这栋寮房前方的露天弧形引道上头,也是晕黄灯影点点。它就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,在冬夜寒风中秉烛,展开略显颤抖的双臂,热情迎接旅外孩子的归来一般。是那样的令人心悸,那么的温馨感人!
目睹这番动人的画面,让我脑海澎湃汹涌,情不自禁地勾起了那“母亲一盏灯”的故事来。虽然,这类动人的真情情节,无论是古代或现代,无论在国内或海外,总会不断重复上演,只是故事内容有所差别而已。然而,在走过漫漫的人生旅途之后,那位朦胧记忆里的母亲,似乎早已升华,绝非仅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了。她,正是无数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的化身,而且随时随处陪伴着在外飘泊的每个人。
痴痴倚门望,声声呼唤心,寒夜里慈母的那一盏灯,似乎早已无所不在了。它,勾勒出一幅幅温馨感人的亲情画面,泼墨成一篇篇付出无所求的动人篇章,让寒夜犹如煦日、严冬顿成暖阳,处处洋溢着无尽的人间温情。虽然,那一盏灯,已从遥远昏黄的蜡烛油灯,蜕变成现今明亮的不灭灯影。但在人们的心灵深处,那股汩汩流淌的暖流,却总能穿越时空、亘古弥新,而毫无一丝丝的褪色与淡化。
夜晚的花莲,静寂清澄,一条长长的人龙,拖着旅人的行囊,迂回路过巍峨的静思堂,往全球寮房方向而去,逐渐隐没于漫漫的夜色烟云之中。蒙蒙雨渧飘落,绵绵温馨袭人,适时地肤慰着这群飞越千山万水归来的游子。在这花莲微寒的孟冬雨夜里,在那慈母灯影的殷殷盼望中,每个人兴奋的脸庞上头,却是绽放着水珠处处,是雨水,是泪水,似乎业已难以分辨。
一曲〈回家的路〉,就在这燕子归来的悠悠氛围里,轻盈地逐渐浮现、飘荡,就犹如母亲那遥远的摇篮曲一般――
“如果可以给你一双翅膀,到我心里飞,让我和你紧紧相随。如果可以让你放下疲惫,到我梦里睡,我会轻轻的擦干你的泪。到我心里飞,到我梦里睡;到我心里飞,到我梦里睡。”
“让我牵你的手走一回,回到最初那场梦的旷野。”〈回家的路〉余音袅绕,伴随着这群远道归来的游子,沉沉进入那甜蜜的梦乡……